博客
关于我
Nacos如何实现Raft算法与Raft协议原理详解
阅读量:789 次
发布时间:2023-02-13

本文共 246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。

前言

Paxos算法在一致性协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,甚至在Raft协议出现之前,它几乎成为了数据一致性(CP)协议的代名词。然而,对于大多数开发者而言,Paxos算法的复杂性和实现难度使得它难以被广泛采用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斯坦福大学的Diego Ongaro和John Ousterhout两位教授设计了Raft算法。Raft算法通过简化一致性协议的实现,将其分为领导选取、日志复制和安全等关键部分,从而降低了实现复杂度,使其更易于理解和使用。

Raft算法的核心组件

Raft协议是一种专注于数据一致性(CP)的分布式算法。与Paxos相比,Raft在设计上更加简化,适合大多数实际场景。Raft通过三个核心机制确保一致性:领导选取(Leader Selection)日志复制(Log Replication)安全机制(Safety)

  • 领导选取:通过选举机制确定集群中的领导节点,领导节点负责接收并处理写入请求。
  • 日志复制:领导节点将日志信息复制到其他节点,确保所有节点对最新的状态有相同的理解。
  • 安全机制:通过Heartbeat机制和选举超时机制,防止网络分区或其他故障导致的数据不一致。

Raft算法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一致性和简化性,通过减少需要考虑的状态和复杂性,使得算法实现更加高效和易于理解。

Nacos中的CP一致性

Spring Cloud Alibaba Nacos在1.0.0版本正式支持AP和CP两种一致性协议,其中的CP一致性协议是基于简化的Raft算法实现的。Nacos在分布式系统中提供了强大的服务发现、配置管理和健康检查功能,其一致性机制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服务和配置的高可用性和一致性。

分布式CAP定理

CAP定理是分布式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,包括以下三个要素:

  • C(Consistency):数据一致性,确保系统中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。
  • A( Availability):服务可用性,系统在正常工作负载下保持高可用性。
  • P(Partitioning):分区容错性,系统能够在网络分区故障时继续正常工作。

在Nacos中,CP一致性协议通过Raft算法实现,确保服务和配置的数据在网络分区故障时仍能保持一致性,同时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性。

Nacos如何实现Raft算法

在Nacos server启动时,会通过RunningConfig.onApplicationEvent()方法调用RaftCore.init()方法,启动相关的初始化流程。以下是初始化过程的主要步骤:

public static void init() throws Exception {    Loggers.RAFT.info("initializing Raft sub-system");    executor.submit(notifier);    peers.add(NamingProxy.getServers());    long start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    RaftStore.load();    Loggers.RAFT.info("cache loaded, peer count: {}, datum count: {}, current term: {}",         peers.size(), datums.size(), peers.getTerm());    while (true) {        if (notifier.tasks.size() <= 0) {            break;        }        Thread.sleep(1000L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notifier.tasks.size());    }    Loggers.RAFT.info("finish to load data from disk, cost: {} ms.",         (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 - start));    GlobalExecutor.register(new MasterElection());    GlobalExecutor.register1(new HeartBeat());    GlobalExecutor.register(new AddressServerUpdater(), GlobalExecutor.ADDRESS_SERVER_UPDATE_INTERVAL_MS);    if (peers.size() > 0) {        if (lock.tryLock(INIT_LOCK_TIME_SECONDS, TimeUnit.SECONDS)) {            initialized = true;            lock.unlock();        } else {            throw new Exception("peers is empty.");        }    }    Loggers.RAFT.info("timer started: leader timeout ms: {}, heart-beat timeout ms: {}",         GlobalExecutor.LEAD

该流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:

  • 初始化Raft子系统,准备好必要的执行环境。
  • 获取并添加所有可用节点信息到PeerSet中。
  • 从磁盘加载已有数据,恢复Raft集群的状态。
  • 启动心跳机制和地址服务器更新器,确保集群内部的正常运行。
  • 检查初始化锁,确保系统在多次启动时不会重复执行初始化流程。
  • 通过上述步骤,Nacos server完成了Raft算法的初始化工作,为后续的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igdfk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MySQL数据库 范式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B-Tree索引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io空闲_mysql数据库磁盘io高的排查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下载安装(Windows版本)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与Informix:能否创建同名表?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函数contac_函数:函数删除操作语法&使用例——《mysql 从入门到内卷再到入土》...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命令备份还原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基础教程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备份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备份与恢复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备份的问题:mysqldump: Got error: 1049: Unknown_无需整理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安装配置与常用命令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实现主从同步数据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导入导出_windows系统以及linux系统下的操作---linux工作笔记042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导出导入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常用命令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扫盲,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数据库嘛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批量插入数据shell脚本实现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操作
    查看>>
    MySQL数据库故障排错
    查看>>